安全管理的四全特性指的是全员、全方位、全过程、全天候。
1、全员
从公司领导到每个干部、职工(包括合同工、临时工和实习人员)都要管安全。全体员工参与,自觉接受再教育,不断提高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,做到《四不伤害》(不伤害自己、不伤害别人、不被别人伤害和我帮助别人不被伤害)。
2、全方位
从生产、经营、基建、科研到后勤服务的各单位、各部门都要抓安全。实行全方位安全的管理,使所有进入区域的人员了解和关注相关的安全警示、警告标志、安全周知卡、消防安全设施的配置及逃生路线。
3、全过程
每项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要自始至终地做安全工作。从进料、生产直至产品出货实行全过程监管,严格按制度进行管理。定期检查做好台帐。进货、出货均应有记录。
4、全天候
一年365天,一天24小时,不管什么天气,不论什么环境,每时每刻都要注意安全,安全管理始终不能放松。
譬如:门卫二十四小时有人值班,运行二十四小时有人监管,第一责任人和安全主管应急电话二十四小时开机。恶劣天气和高温季节要做好运行监护,台风时应停止生产外,还要安排好相关的值班人员,等等。
安全管理不是少数人和安全机构的事,而是一切与生产有关的人共同的事。
缺乏全员的参与,安全管理不会有生气、不会出现好的管理效果。当然,这并非否定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和安全机构的作用。生产组织者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固然重要,全员性参与管理也十分重要。
安全管理涉及到生产活动的方方面面,涉及到从开工到竣工交付的全部生产过程,涉及到全部的生产时间,涉及到一切变化着的生产因素。因此,生产活动中必须坚持全员、全过程、全方位、全天侯的动态安全管理。
只抓住一时一事、一点一滴,简单草率、一阵风式的安全管理,是走过场、形式主义,不是我们提倡的安全管理作风。
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、消灭事故,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,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。
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,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,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,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,显得更为突出。因此,对生产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控制,必须看做是动态的安全管理的重点。
事故的发生,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运动轨迹与物的不安全状态运动轨迹的交叉。从事故发生的原理,也说明了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,应该当做安全管理重点,而不能把约束当做安全管理的重点,是因为约束缺乏带有强制性的手段。
危险点发生事故的概率很大,但并不表明它时时、处处要发生事故,只要安全措施到位、防范办法周密,是可以把危险点变成不危险点的,这就要求班组在如何控制危险点上下功夫。
One More Thing
欢迎试用FMEA软件,请联系QualityIn质量学院客服小Q:
1、电话咨询:4006-999-628
2、扫码添加客服小Q的微信号: